氣象條件始終是影響作物生長與收成的關鍵因素。唉!頻發的氣象災害,給農業帶來了很大的危機!
干旱,是一種常見氣象災害,長期降水匱乏致使土壤缺水、空氣干燥,作物因水分虧缺難以正常生長,嚴重時甚至絕收。
洪澇,因降水過于集中或持續時間長,造成農田積水,作物根系缺氧,生長受阻,還可能引發病害蔓延。
霜凍,突然降臨,低溫會凍傷乃至凍死農作物,對果蔬、花卉等經濟作物的危害尤其嚴重。
還有干熱風、冰雹……
一系列的氣象災害經常侵襲農業,給農業帶來巨大損失。
面對這些氣象災害威脅,我們需要精準的氣象監測。通過對氣象要素的實時、準確監測,能夠提前預知災害來臨,為農業生產提供寶貴的應對時間。當然,氣象監測不僅有助于預防災害,還能為日常農業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如依據溫度、濕度等數據合理安排灌溉、施肥時機。
在一系列的氣象監測手段中,局部區域的精細化氣象監測需求,催生出農業氣象環境物聯網監測系統。這個系統綜合運用現代傳感器技術、物聯網通信技術與數據處理技術,能夠全方位、實時地監測農業生產環境中的各類氣象要素。
接下來咱們就好好盤一盤。
農業氣象環境物聯網監測系統由多個儀器組裝而成。首先是氣象傳感器,它們負責采集氣象數據,比如溫度傳感器精準測量空氣溫度或者土壤溫度;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空氣濕度或者土壤濕度;風速與風向傳感器能測量風速風向;雨量傳感器則準確計量降水量。還有光照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
總之,多虧了這些傳感器,系統才能全面的采集影響作物生長的氣象參數。
然后是數據采集器,相當于系統的 “中轉站”,負責收集傳感器傳來的各類數據,并進行初步處理與存儲。隨后,借助無線傳輸模塊,如 4G、3G 或者其他的通信技術,將數據快速、穩定地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這種無線傳輸方式擺脫了線纜束縛,使系統安裝與部署更為便捷,尤其適用于大面積農田或偏遠地區。
接下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供電系統。它為整個監測系統提供能源保障。常見的太陽能供電系統,由太陽能板、蓄電池和控制器組成。白天,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一部分供系統即時使用,多余電能存儲在蓄電池中;夜晚或陰天時,蓄電池釋放電能維持系統運轉,保障監測工作不間斷。
最后,用戶通過智能終端,如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腦,訪問系統配套的云平臺或應用程序,即可隨時隨地查看實時氣象數據。云平臺有數據處理與分析的能力,能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生成氣象變化趨勢圖表、災害預警信息等,用直觀的形式呈現給用戶。當監測數據超出作物適宜生長范圍時,系統會自動發出預警,提醒農民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如遭遇霜凍預警時,可提前采取熏煙、覆蓋等防護手段。而面對干旱預警,能及時調整灌溉計劃。
目前,農業氣象環境物聯網監測系統已經廣泛的應用在設施農業領域和大田農業中了。通過精準監測農田內的氣象環境,可自動調控通風、遮陽、加濕等設備,營造最適宜作物生長的小氣候環境,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也能幫助農民合理規劃農事活動,如依據氣象數據確定最佳播種、施肥、收獲時間,實現精準農業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農業生產效益。
推薦閱讀:雨量自動監測站需要哪種雨量計?
推薦閱讀
- 農業氣象環境物聯網監測系統,科學應對氣象災害2025-06-13
- 農業氣象站設備,三伏時節農田的 “智慧管家”2025-06-11
- 水文流量監測設備有哪些?常見的工具2025-06-09
- 水上救援飛翼機器人:遠程遙控救援落水者2025-06-05
- 3種主流河道流速監測儀2025-06-03
- 實時雨量監測系統:構建氣象安全的 “千里眼” 與 “智慧腦”2025-05-30
- 雨量自動監測站需要哪種雨量計?2025-05-28
- 一體化雨量監測站,提供豐富的雨量數據2025-05-26